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百科

重要证据链!以冷链品为载体 新冠病毒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可能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0:32:52【百科】4人已围观

简介   央视网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中国疾控中心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 牧僵

   央视网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重证载体从工人搬运的据链具备境输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冷链离跨牧僵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新冠可能。

  本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是病毒世界上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远距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重证载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据链具备境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冷链离跨可能,也为中国这次疫情的新冠溯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为北京新发地的病毒疫情、大连疫情以及这次青岛的远距牧僵疫情找到了最重要的证据链。由于北京新发地、重证载体大连和青岛这几起疫情都是据链具备境输由海产品引起,那么使我们想到了最早在武汉发生的冷链离跨那些疫情也是在华南海鲜市场,是不是也是由于进口海产品引起,这个也给我们一个提示,使我们有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方向。

  这次发现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外防输入,我们既要防人,还要防物,特别要防进口冷冻海产品以及肉类污染引发的疫情,特别是冷链食品的运输、加工、销售,企业的环境要进行检测。对于从业人员要进行核酸检查。

  【专家提示】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需增强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已经证实,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尽管我国市场流通的冷链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很低,但是,专家也提示,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还是需要加强防护。

  近期,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抽检。截至9月15日,全国24个省份报送了298万份检测结果,其中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67万份,从业人员样品124万份,环境样品107万份,仅在22件食品及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毒核酸载量较低,之前未曾分离到活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从新发地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已经关注到海产品方面的安全,已经加大了检测的力度。那么从接触的风险来看,主要是从业人员由于反复的、重复的接触这些污染,他的风险比较高。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期印发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已要求各地落实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核酸主动筛查,改进生产、加工和交易环境卫生条件,降低从业人员感染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建议,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工作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专家回应】普通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感染风险低

  目前,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冷链食品到底还能不能放心食用?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给出了明确的解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老百姓特别关心的,进口的这些冷链的海产品还能不能吃,应该说还是很安全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市场上销售的应该说都是经过检测过的,如果检测都没有查出来,那么有这样的,即使有很小量的污染的话,不可能造成传播。

  现有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消毒等措施,我国消费者通过食用冷链产品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极低。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仍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普通公众注意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可以正常购买和食用进口生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对于普通老百姓在处理这些食品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这个生食、熟食要分开,这个非常重要。在处理这些生的食物,手接触到这些生的肉类或者海产品,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不要去触摸鼻、嘴、眼。

很赞哦!(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