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休闲

学生“减负”,怎么老师反而更累了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2:28:35【休闲】4人已围观

简介“看到她留下的遗书,我也忍不住哭了。”入职北京一所中学不到一年的教师陈晓涵说到此处,声音哽咽,“作为同行,除了感同身受,还有一种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割裂感。”此前,河南一23岁女教师手机上留下一封遗书后自 北刀捭阖录

“看到她留下的减负遗书,我也忍不住哭了。学生”入职北京一所中学不到一年的老师北刀捭阖录教师陈晓涵说到此处,声音哽咽,更累“作为同行,减负除了感同身受,学生还有一种理想和现实巨大的老师割裂感。”

此前,更累河南一23岁女教师手机上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减负

她用一句“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的遗言,让当下国内千万计的老师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困惑,被摆在聚光灯下。更累

“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被热议,减负许多教师特别是学生青年教师在网络发声,吐槽当下中小学教师承担了太多教学任务外的老师额外工作,不少教师还为此患上心理或生理的疾病。

为什么中小学教师这么累?是什么让他们无暇专注于教书育人?

“我们是集万千期待于一身”

一直以来,教师都不是“减负”的主角。自从 “双减”“新课改”政策发布以来,教师的身份,一直是政策的推动者之一,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但今年3月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60.3%的北刀捭阖录受访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工作量加大,70.9%的受访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

梳理近年来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能窥见一斑: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公开课制度、开展教学说课评课,带动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方式”。同时,建立课外实践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评价能力,开展“教研员听课评课制度”等等。

此外,像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都对教师提出了多维度的考核指标,包括选课走班制,评优评奖、教学述评等制度。

教育的体系正在体系化、多样化,教师的职能也随之变得复杂。

“政策的初衷和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一位山东省资深教师刘燕说,“但是在落实的时候,‘度’的问题就比较难掌握。”

“我们在平时教学的任务外,还要每个月准备公开课,申报准备竞赛,教案评选,接待参观,我还因为是外语专业毕业,还要兼任小语种选修课……”陈晓涵掰着指头数着教学任务外的工作内容,“上个月参加班主任大赛,晚上做ppt做到了凌晨四点,第二天七点十分还要去盯着学生早读,上午还要参加教研活动……下午上课时真的很疲惫。”

就职于北京郊区一所公立高中的教师孟涵向记者晒出了自己每个月绩效考核的表格。

在表格中,基础工作量(即班主任工作、课时量、兼职专业社团)占15%,教学成绩占25%,而剩下的考核内容还包括了公开课、听评课、作业、论文、竞赛获奖、课题、考勤、学生满意率、干部评价等诸多内容。

政策在对学生“减负”、“多样化学习”、“全面发展”提出构思的同时,却忽略了政策落地时的“精细度”,导致多重考核庞杂交织,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还要顾及种类繁多的各种临时的、常规的任务。

“谁的意见都不能不听”

除了繁冗的工作,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在承受更多无形的压力。

“微信24小时都要看,”陈晓涵拿出自己的手机,里面全都是各种年级群、家长群、学生群,还有一排没有点开的红点,“我经常在晚上收到学生微信问的问题,家长发来的长语音,还有领导布置明天的工作内容。”

刘燕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微信工作以后,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好像消失了。”

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信念,让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第一时间向学生提供解答,向家长提供孩子在学校的反馈,以及学校领导对工作的安排。

“毕竟在外人看来,我们是一份有编制的‘铁饭碗’,当年能够入职,我也是过五关斩六将,而且……毕竟还有职业的使命感在。”陈晓涵说,“但我们每个人能力有限,不是什么事都能做,什么事都擅长。”

在陈晓涵所在的学校,月度考核中还有一项来自同事和领导的评价。

“就像给学生发问卷调查满意度一样,我们每个月也会对同事打分。”陈晓涵说,“但是没有一个显性的标准在。或者说很难去用某个实际的工作去衡量。”

这让维护同事关系又成为陈晓涵需要分心考虑的事情——偶尔给办公室同事带点小礼物,办公室的哪个同事喜欢什么口味的奶茶,陈晓涵随着工作逐渐了然于心。

但工作一年多来,陈晓涵已经疲于周旋在学生、家长、领导、同事之间。

“现在上课反而是最轻松的一件事了。”陈晓涵说,“下课铃响起,还会有点不舍,想到自己哪些材料还没准备,哪些表格还没整理……”

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同事评价、领导评价,被不少学校纳入了绩效考核的范畴,但却缺乏一个具体、细化的评判标准,这种“模糊”的界定,让老师们生存在夹缝之中,步履维艰。

教师被迫苦心经营各种关系,不论是出于职业操守,还是考核要求,这些都是一种耗费心力的事情,因为这种“指标”的维系直接关乎教师本身的收入,让他们不得不置身其中。

“我只想安心教书”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教书育人”从来都是一项神圣伟大的事业,在当下,由于职业认可度高、收入相对稳定,教师岗也是不少择业者的优选。

图源:教育部官网

但如今,不少抱着教书育人理想的教师陷入了迷茫。

根据《中国教师发展报告》显示,有45.80%的教师经常因为工作而睡眠不足,47.72%的教师觉得自己的身体有明显不适感。

另一份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每周实际工作时间平均为54.5小时,远超劳动法“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规定,我国教师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

生理上的负荷带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从更深的层面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正在降低,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从我个人来看,教师这个职业正在承受越来越多的期待和附加功能。”刘燕说,“从单纯的教书育人,到课外活动领队、心理辅导员、家长传声筒、参赛评奖选手……附加的职能越多,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学生减负,某种程度上转化为对老师更多的要求。”陈晓涵说,“比如双减之后的课后服务,拉长了我们的工作时长。”

造成教师困境的原因是多重的。

教师人员不足,专业缺口仍然存在,但学校需要承接的教育功能不少反多,导致教师不得不“身兼数职”。

这需要教育系统在学校人员架构、分工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让一些教学任务之外的工作得到专人承担。

当然,教师疲惫的另一大原因,是当下形式主义向校园的蔓延,让教师在日复一日没有实质作用的形式工作中耗费精力。

201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将中小学教师减负改革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专项工作。

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地遏制形式主义向学校转移趋势。

多地还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等措施。

此外,让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边界重新确立,也是保障教师工作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让劳动法在事业单位得到切实落实,需要工会、劳动监察部门的作为。

但是,要卸去教师身上的重重负担,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我只想要好好教书,和学生共同成长。”谈到当初为何选择师范专业时,陈晓涵说。

“以前教书,心思很单纯。”刘燕说,“每天只想着下节课要讲什么,怎么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春蚕到死丝方尽”终究只是一种比喻,一批乐观、积极、阳光、专注的教师,势必能给我们的下一代更多正向的影响。

希望天下园丁少些焦虑,多些轻松,放下肩上的重担,写出安心的教案,拿起轻盈的粉笔。

(为保护受访人隐私,文中均为化名)

监制:唐小山

编辑:于天昊

审校:刘雅虹

很赞哦!(8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