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焦点

透视开局之年新气象——2021年地方两会热点一览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8:09:11【焦点】8人已围观

简介原标题:透视开局之年新气象——2021年地方两会热点一览2020世界5G大会上,参观者在了解5G智慧医疗。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在贵州省黔西县锦绣街道,科普宣传员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儿童讲解 桃花殇,映雪曦

原标题:透视开局之年新气象——2021年地方两会热点一览

2020世界5G大会上,透视参观者在了解5G智慧医疗。开局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在贵州省黔西县锦绣街道,新气象年桃花殇,映雪曦科普宣传员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儿童讲解机器人的地方操作原理。范 晖摄

“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首次在成渝地区投入运营,两会览实现成渝间高铁公交化。热点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当地村民在贵州省锦屏县春蕾林场的透视山坡上植树。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写在前面的开局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气象年2021年,地方是两会览“十四五”开局之年,还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热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透视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开局近期陆续召开的新气象年地方两会绘出一系列开局之年“路线图”,我们从中可以展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新面貌。

梳理地方两会,“稳增长”“扩大内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词。会场内外的诸多细节,也反映出新的气象:为加强疫情防控,全国各省(市、区)都采取了压缩会议规模、缩短会期、对出(列)席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闭环管理”等办法;不少地方采取视频会议、在线咨询等方式开展沟通交流,“云”观会成为新形式;部分地方将参阅材料、大会简报等书面资料改为推送电子文档,大幅压减纸质文件的印刷数量……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进入新发展阶段,来自各地代表委员的声音汇聚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劲脉动。

新发展格局

扩大内需,发掘经济新增长点

【时事镜头】1月24日,一场长达8小时的桃花殇,映雪曦5G直播,让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内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国内外大批观众。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开通5G基站超过71.8万个,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全覆盖,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

继2020年中国经济亮出成绩单后,多省份陆续出炉2020年经济年报。总体来看,2020年各地经受住了疫情大考,全年经济增速普遍转正。在此基础上,地方两会召开期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描绘出2021年经济工作路线图。其中,着力扩大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各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选择。

为激发消费潜力,广东省提出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同时,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商业消费体验中心。为此,上海市将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数字经济悄然壮大。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十三五”时期,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45%左右;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北京市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38%。

为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各地纷纷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增长点。北京市提出,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组建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上海市则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广东省提出打造珠三角5G网络城市群,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壮大。天津市提出,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固定宽带网络提质增速,同时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5G应用示范标杆项目。

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城乡一体化

【时事镜头】有“花香云寨”美称的河南省长垣市云寨村,曾经垃圾围村,不少院落房倒屋塌。经过规划师和建设者的努力,如今的云寨村吸引众多游客,节假日期间每天迎接游客上万人。据了解,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全省已有8300多个村庄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

乡村兴则国家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今年地方两会上,各地纷纷拿出实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云南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当前,多数乡村都建立了以农副产品为代表的产业,成为村民稳定收入的主要来源。下一步,推动产业持续增收、拓展销售渠道、增强产品竞争力,仍需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为此,云南省将建立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建设同样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西省提出,将支持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园区、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建设,实现乡村物流集中配送网络全覆盖。此外,湖南省一位政协委员建议,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助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这位委员认为,从韶山到井冈山,一条由众多红色旅游文化景点串联起的红色旅游专线逐步形成,不断释放出引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传统农业大省的工作。例如,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壮大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这样的部署,描绘了一份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蓝图。

区域协调

增强联动,下好全国“一盘棋”

【时事镜头】1月13日,注册地在重庆市的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登录四川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向成都市锦江区成功缴纳税费。从申报、扣款到下载完税凭证,只用了不到半小时。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包括跨省缴税在内,川渝两地税务部门目前已联合确定20项跨省涉税服务通办事项。

区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以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流域区域发展战略为重点,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完善。

“推进沪甬跨海通道、甬台温福铁路前期工作”“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多个省份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跨区域交通建设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着眼打造更加畅通便捷的“轨道上的京津冀”,北京市提出积极推进京雄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京滨城际、京唐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等轨道交通建设。天津市将完善开放互联的区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主要城市1-2小时交通圈。河北省提出,加大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基本建成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绿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无论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长三角一体化”一词频繁出现。作为地区发展龙头的上海市,将发挥带头作用,集中推动经济格局的优化。上海市提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等。江苏省两会上有提案建议,进一步建立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的先进制造业信息化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区域数据和科研资源共享共用,同时统一长三角区域服务标准,建立一体化服务协同机制。

生态文明

完善立法,守护“绿水青山”

【时事镜头】日前闭幕的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分别批准厦门、漳州、泉州、龙岩4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这是福建省开展协同立法的首次尝试,旨在打破行政边界,共同推动闽西南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地方两会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建设“无废城市”、全面推进林长制……进入“十四五”时期,保护“绿水青山”被提升至一个新高度。

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青海省将“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列为2021年8项重点工作之首,提出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保护好“中华水塔”,实施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抓好木里矿区和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着眼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庆市提出深化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0万亩,完成8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和40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山西省提出开展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

此外,多地还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生态环境保障。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草案)》。条例明确了立法目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的重大意义,对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等提出要求,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按照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要求,条例分别对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等提出了要求。

河南省政协委员也建议制定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统筹协调黄河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开发保护工作,有效处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全要素、全流域横向立法体系。

(本报综合各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

每年地方两会上,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出现一些新词汇,被看作是反映发展新趋势和各地政策导向的风向标。2021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哪些新词汇?

巴渝新消费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高水平建设中央商务区等国际消费核心区,提质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加快发展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未来5年,重庆市将围绕品质提升、数字赋能、绿色健康、市场细分、国际拓展、场景优化、流通畅通、普惠共享等,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

五型经济

即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以做强做优“五型经济”为重点,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上海两会,首次将“五型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着眼打破思维定势,超越传统二、三产业之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用系统发展的思维理念谋划“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

碳汇金融

碳汇金融是指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而创设的碳汇交易活动,即企业在市场上买卖碳排放配额,使其具备金融产品的属性。2011年以来,我国在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共覆盖电力、钢铁等20余个行业。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碳汇金融。开发绿色能源,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很赞哦!(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