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综合

老龄社会十大议题(2021)重磅发布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3:22:02【综合】7人已围观

简介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刘彦华 4月25日,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优客工场承办,信息社会50 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 凰权万古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刘彦华 4月25日,老龄由盘古智库、大议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办,题重凰权万古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磅发布优客工场承办,老龄信息社会50 人论坛、大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公益研究院、题重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磅发布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协办的老龄“老龄社会 创新先行”老龄社会30 人论坛三周年暨专题研讨会(34)在京举行。在会上,大议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作为代表,题重郑重发布了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的磅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老龄社会十大议题(2021)。

  “人、老龄制度、大议技术是题重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它们作用于社会,又通过社会被反作用,从狩猎时代、农耕时代,到今天,人们可以看到,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在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寿命、凰权万古低流动转向低出生、低死亡、高寿命、高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口结构带来了一场老龄化社会的巨大变革,影响着几乎所有领域、所有层面,人口老龄化与数字化、全球化一起成为了重塑人类社会的认知背景和基础力量。”李佳表示,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在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特征、关系和结构等各个方面发生整体性、持久性和不可逆变化,由此型塑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它的表征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趋势性变化,其实质是人的本身单身化、少子化等基础性变化再加上它和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叠加的复杂性变化。因此,老龄社会研究不仅包括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核心的传统人口老龄化,更关注以人的变化为核心的新型人口老龄化。

  具体到中国,李佳分析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十五年”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老龄社会转型期高度重叠,为了到2050年实现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总体构建,需要政府、社会、产业的实践创新,需要智库、高校、研究机构的理论创新,需要跨领域、跨专业、跨行业的超边际创新,实现更全面、更系统、更长远的融合创新,提出一个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新型解决方案。在他看来,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东方文明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应有的情怀和担当。

  李佳强调,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在2018年提出的老龄社会十大议题基础上,结合近三年来的研究成果,再次提出2021版老龄社会十大议题,目的就是明确目标、要求和方向,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磅礴之力。

  老龄社会十大议题(2021)

  议题一 老龄社会认知重启

  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唯有立新破旧,远望后天,才能抵达明天。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到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必须建立新的认知框架:重新认识“老”等各个概念的内涵外延,重新建构新型人口老岭化的理论体系,重新思考老龄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理想形态,重新探讨养老、积极应对等行动方略。

  议题二 老龄社会与社会创新、社会重构

  随着社会创新的第一曲线接近峰值,局部优化的创新效应已接近饱和。需要通过社会创新的第二曲线,跃升新的发展阶段,开启涵盖社会运行全领域的融合创新,从老龄社会的逻辑基础出发,推动社会重构。需要催生新人群、新职业和新组织的主体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主体、新联接交换的关系创新;发展面向全龄群体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加快政府公共管理各环节的模式创新。

  议题三 开启老龄社会新人口红利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空巢率持续升高,结婚率、出生率屡创新低。现实屡超预期,人口老龄化加速,都与人的变化密切相关。劳动年龄人口终将失去曾经的优势地位,传统的人口红利必然由正转负。只有超前谋划,开发老龄群体价值,盘活老龄群体资源,推动人口发展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才能加快开启新的人口红利。

  议题四 老龄社会与社区营造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社区正代替传统行政村成为人的基本活动单元。这不仅带来身份上的转变,更带来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传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日益陌生。需要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以福利为保障,将社区建设成为联系在地民众、激活社会资本、释放社会资源、实现社会互助的有机共同体。

  议题五 老龄社会与基础设施适老化

  既有基础设施难以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群体的生理特点、地理分布特征等基本要素,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全方位满足居家生活、社区服务、外出购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需求,提升运转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建设兼顾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新发展空间。深入研究适老化缓解医保压力等多方面功能作用,将适老化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的指标体系。

  议题六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老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群之间不均衡现象突出。要全面调研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状态老龄群体的真实需求,重新评估“9073”“9064”等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重新梳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之间的关系,结合基层涌现的养老模式创新,建立新型老龄社会服务体系。

  议题七 老龄科技与老龄产业

  人口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同步共振,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科技进步是老龄社会转型的重要支撑,老龄社会转型是科技进步的实践舞台。老龄产业肩负顺应老龄社会新需求和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重任,空间无限,挑战重重。推动老龄科技和老龄产业,关键是搭建起一个具备持续性、协同性、集聚性的示范体系,引导科技型、平台型、龙头型企业进入市场,鼓励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其中,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兴企业,形成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议题八 老龄社会下的区域与城乡均衡发展

  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共振,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重要特征。年轻人口的大量迁出,加剧了地方和乡村等区域性衰落。要结合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已有战略,促进多极城市群视角下的区域与城乡均衡发展,规划合理的城乡发展模式和保障制度,加快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议题九 第三人生与生命关怀

  老龄期特别是健康老龄期的不断延长,带来了青少年期“第一人生”和成年期“第二人生”之后的“第三人生”。第三人生是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我进化的过程,需要对工作、生活、学习的重新定义和设计。生命关怀包括面向未来的生命教育、生前预嘱与缓和医疗,是社会对第三人生的新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

  议题十 老龄社会公共政策评估与重构

  老龄化有关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老龄社会转型涉及几乎所有政府部门,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通过全面、系统、多维度的跨部门政策评估与政策设计,加强统筹联动,推动公共政策体系重构。支持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等新兴投资模式和组织形态,积极探索从社会创新到公共政策的有效路径。推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探索全要素、多支柱、阶梯式养老金制度。


很赞哦!(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