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时尚

钻过法律的空子掉进违法的坑

弘兴快讯网2024-03-28 20:35:47【时尚】8人已围观

简介       如何实现快速的财富积累?       怎样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哪些办法能节省点开支?       这是许多创业者和普通大众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有的人本本分分靠劳动达到 本人被迫撩粉[快穿]

       如何实现快速的钻过财富积累?

       怎样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哪些办法能节省点开支?

       这是许多创业者和普通大众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有的法律人本本分分靠劳动达到目的,而有些人却自以为聪明过人,空掉进的坑本人被迫撩粉[快穿]为了实现所谓的违法“弯道超车”,不惜铤而走险,钻过投机取巧“钻空子”,法律结果触犯了法律法规,空掉进的坑甚至锒铛入狱。违法

       为此,钻过本报记者特邀请广东知恒(济南)律师事务所刘童伶律师,法律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钻不得的空掉进的坑“法律空子”——

  1 生意惨淡想歪招差点“银镯”手上铐

       实体越来越难做,饭店也不例外,违法但某些饭店老板生意不好,钻过不在菜品上下功夫,法律却打起了“擦边球”。空掉进的坑

       今年4月至7月,有多位游客举报称云南西双版纳一餐厅雇佣多名男性在餐厅内进行“擦边”服务。

       在多个曝光视频中,“猛男”在餐厅大秀肌肉,跳性感舞蹈,同时还大胆邀请女顾客进行贴面、贴身互动,频现“嘴对嘴喂食”等不雅环节。短短三个月,这种营销不仅让这家濒临关门的餐厅起死回生,甚至有了“大爆”的趋势。

       目前,该餐厅的行为被官方定性为“涉嫌危害社会公德”,被当地警方立案调查,最终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1万多元、罚款106640元、本人被迫撩粉[快穿]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等处罚。

       以案释法

       任何形式的营销,都有边界。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五)项之规定,该餐厅的演出内容涉嫌危害社会公德或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对于餐厅而言,无论是踩着独木桥过河的擦边营销,还是擦边营销背后的“重营销轻产品”运营模式,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最终都必将自食其果。这一点,在该“猛男餐厅”以及众多昙花一现的网红餐厅身上已经得到验证。

  2 职场碰瓷太猖狂小心为此蹲班房

       有的人靠劳动获取报酬,有人靠“碰瓷”维生。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中时常发生不诚信诉讼的情况,个别劳动者专门利用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用工不规范的管理漏洞,故意制造劳动争议,俗称“劳动碰瓷”。

       张某20多岁,从2018年起,陆续在南京多个奶茶店“打工”,但都持续时间不长,最短的一次入职仅3天。离职后,他与这些店的老板均发生争议,通过报警、仲裁、起诉等各种方式要求7家用人单位支付远超过他工资报酬的工伤待遇、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等。其中,张某在一家公司实际工作3天,诉求工伤待遇、劳动赔偿金等共计16.5万元。

       法官通过查询关联案件发现,7家用人单位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在案件的抗辩中都提到一个问题,张某主动严重违反公司考勤制度,没有履行劳动合同意愿,另外存在故意受伤“碰瓷”嫌疑。

       法院审理认为,劳动者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劳动争议,但是应当秉承一个善意诚信原则,不得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张某主观上存在恶意,最后法院认定他滥用权利恶意诉讼,其除了劳动报酬之外的经济补偿、赔偿均未获得支持。

       以案释法

       民法典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岂料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劳动者钻了空子,打着“正当维权”的旗号进行“劳动碰瓷”。倘若个别劳动者构成了“劳动碰瓷”,轻则劳动者的诉求不仅不被支持,还面临罚款;重则劳动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用人单位欠缺法律意识,明知应当签订劳动合同而借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之后在短时间内故意制造事由被辞退,通过诉讼途径恶意牟利,其行为已涉嫌诈骗;劳动者抓住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漏洞这类把柄,以欲仲裁用人单位索要大额赔偿为要挟,用人单位担心吃官司,选择息事宁人,无奈给劳动者支付大额赔偿款,此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行为已涉嫌敲诈勒索。

  3 医保使用有规定不是想用就能用

       在你身边,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将本人的社会保障卡转借给亲戚朋友就医或购药,本该自付的医疗费用,换成可以报销的医疗费用。

       你知道吗,这属于欺诈骗保行为。2020年12月,景宁县医疗保障局接群众实名举报,反映刘某某冒用他人社会保障卡在医院刷卡就医。经调查取证,工作人员发现刘某某确实存在冒用他人社会保障卡住院治疗进行医保基金结算、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行为。

       鉴于刘某某能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认错误,及时退回医疗统筹、个人账户和公补账户三项支出医疗费用计3000.69元,未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景宁县医疗保障局对刘某某处骗取医疗统筹基金金额两倍的罚款3185.40元。

       以案释法

       近年来,医保骗保手段不断升级,可谓“五花八门”。骗保缘何“层出不穷”?归根到底还是利益驱使、“有空可钻”。

       由于医保骗保的药品质量本身没有问题,无法适用假药、劣药相关犯罪和妨害药品管理罪的规定。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第一款对相关收购、销售行为区分是否事前通谋,分别适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诈骗罪,即“明知系利用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而非法收购、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指使、教唆、授意他人利用医保骗保购买药品,进而非法收购、销售,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作为参保人员,若涉及欺诈骗保行为,可能面临骗保金额2-5倍的罚款;骗保金额超过6000元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列入信用黑名单。

  4 绞尽脑汁“捞油水”最终失足“落下水”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很多惠民政策,比如耕地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每一笔补贴的发放,都有补贴标准和前提条件。不过,就有这样的一群人,把国家的惠民政策看成不占白不占的“油水”,总想着怎么“变通”一下,让自己能够获得利益。安徽省肥东县公安局就曾成功破获一起非法套取国家补贴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

       肥东县公安局接群众举报,有人利用虚假信息注册农村农机合作社,以此套取国家补贴。

       接到报警后,肥东县公安局民警立即展开侦查,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成功锁定了嫌疑人余某某踪迹,并将其依法传唤至肥东县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接受调查。余某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犯罪行为。

       经查,2014年以来,余某某和韩某某等5人利用虚假信息注册农村农机合作社,将自己购买的收割机和建设的烘干房等通过挂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名义,非法获取国家补贴共计23.3万余元,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目前,余某某等5人已被肥东警方依法取保候审,非法套取的国家补贴也已全部追回。

       无独有偶,近日,福建省东山县公安局破获一起骗取政府促消费补贴资金的案件,抓获侯某、张某、郭某3名犯罪嫌疑人,案值6万余元。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均已被警方刑拘。

       以案释法

       在一些人心目中总是持有“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的错误观点,如骗取出口退税、骗取家电下乡补贴、骗取农民工培训补贴、骗取国家节能补贴等。但事实上,骗取国家补贴属于诈骗罪。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骗补者终将被绳之以法。

  5 职业打假打得欢 一纸通知冒了汗

       近几年,一种新兴的行业涌现了出来,它就是职业打假人,他们发现故意购买伪劣商品再维权,其中带来的收益十分诱人,远超其本职工作带来的收入。于是,这些人就开始以“打假维权”为生。

       2021年2月,刚过完18岁生日的陈某强便开启了打假的职业生涯。不到一年时间,他已跟商家打了800多场官司,获利十几万元。然而,“打假”职业带给他的不只是高额收益,恐怕还有牢狱之灾。2021年12月27日,受理过陈某强800多件诉讼案件的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法院,认为陈某强行为已涉嫌敲诈勒索罪,将其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徐闻县公安局决定对其立案侦查。

       2022年3月14日,徐闻警方上门将19岁的陈某强带走调查。3月16日,徐闻县公安局出具拘留通知书。

       打假把自己打成“犯罪嫌疑人”,刚刚成年不久的陈某强,这下子彻底慌了。

       以案释法

       从近年来一些诉讼案例来看,像陈某强这种以职业打假名义的碰瓷行为频发,唯利是图的诉讼请求表现突出,而打假的放大镜也主要盯在了针对极限宣传用语、宣传与实际不符上,并提出“退一赔三”的请求。甚至经营者为了避免麻烦,部分会采取“私了”后撤诉,使“职业打假”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

       随着我国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司法以及行政机关也在不断通过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索赔人的牟利性索赔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条例保护。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牟利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不适用本条例。”

       同时,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9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由此可见,国家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能够尽早发现问题,降低监管成本。而对恶意举报非法牟利的行为,诸如打着打假或举报的旗子敲诈勒索的行为,将依法严厉打击。

  6 假戏真做成了真苦了自己徒伤悲

       假离婚是一个常见的词语,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些电视剧或者小品的题材。在春晚上,有个小品就以假离婚为题,夫妻二人为了得到单位分配的房子而进行假离婚。但最终没能如愿,所幸夫妻俩的感情也没有受到影响,但现实中的结局往往没有那么“团圆”。

       赵某和妻子王某生育孩子后,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打算为孩子购置一套学区房,但由于购房名额问题,双方无法购买。于是二人商量离婚,将所有房产过户到赵某名下,再以王某的名义购置一套学区房。两人在离婚协议中约定,所有的房产归赵某所有,并办理了离婚登记。

       离婚后,二人也配合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将所有房产都过户到了赵某一人名下。可是当王某要和赵某商量买学区房时,赵某却闭门不见,声称二人已经正式离婚,不存在再购买学区房的事情。王某傻了眼,将赵某告上法庭,要求撤销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

       以案释法

       这是一起典型的以获利为目的的“假离婚”,这种所谓的“假离婚”,其“假”仅限于建立婚姻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而从法律上来说,双方却是名副其实的夫妻。因此,这种所谓的“假离婚”,是蕴含着巨大的法律风险的。

       法律上不承认感情“假”,只承认手续“真”!

       所以,结婚是一种具有身份意义的法律行为,切勿以“钻空子的”心理办理“假离婚”。

很赞哦!(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