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时尚

海南周刊 | 海口一中:郭沫若来琼考察 亲题校名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6:39:18【时尚】8人已围观

简介原标题:海南周刊 | 海口一中:郭沫若来琼考察 亲题校名海口一中:郭沫若亲题校名文\见习记者邱江华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9月开学忙,走进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里面是一片忙碌的身影。凤凰广场中央的郭沫若雕 太渊剑尊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海口一中:郭沫若来琼考察 亲题校名

海口一中:

郭沫若亲题校名

文\见习记者邱江华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9月开学忙,海南海口走进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周刊中郭里面是沫若名太渊剑尊一片忙碌的身影。凤凰广场中央的琼考郭沫若雕像映入眼帘,高大挺拔,察亲静穆庄严,题校它静静伫立着,海南海口为学校增添了几分历史文化气息。周刊中郭

回望历史,沫若名海口市第一中学已走过69载春秋,琼考其前身是察亲1947年创建的私立海南大学附属中学,是题校新中国成立后海口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全日制中学。1950年5月1日,海南海口海南岛正式解放。周刊中郭同年秋,沫若名海口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符思之筹办海口市第一中学,太渊剑尊将接管的私立海大附中并入,迁校至龙华路琼海小学(今初中部)校址。1951年4月10日,海口市第一中学举行建校典礼,宣布正式成立。1962年,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

许多人对郭沫若的印象停留在其诗歌和文学,殊不知他在书法方面同样有很深的造诣。郭沫若的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融创造精神和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为人慷慨,博识广闻,在全国多地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

郭沫若和海口一中何以建立渊源?

据海口一中校史馆记载,该校美术教师符拔雄先生早年曾留学法国,与徐悲鸿先生同窗,并与郭沫若先生友善。1962年,郭沫若先生来琼考察,在海口盘桓数日。符拔雄先生受校长王海先生嘱托,拜会郭沫若先生并请其赐留墨宝。郭沫若先生闻之,颔首允诺,展纸研墨间,略加思忖,挥毫题写了校名“海口市第一中学”。

后来,为纪念此盛事,海口一中在高中部扩建搬迁之际,特恭立郭沫若先生全身塑像,并刻石以志之。其辞曰:

壬寅之春,先生莅琼,

欣然命笔,题写校名;

天地逆旅,光阴过客,

四十余载,倏然而没;

先生手迹,熠熠生光,

诗人风范,山高水长;

欣逢盛世,吾校发展,

立像刻石,以作纪念;

嗟尔学子,珍惜光阴,

求知修身,报效人民!

更多阅读>>

海口一中校训:厚德 博学 沈毅 致远

“厚德”排在第一位,是表达了该校“深厚之德泽乃育栋梁之才、行教育大计之前提与根本”的教学理念。

“博学”即广泛获取知识,惟有博学,方能奋发有为,而欲博学,应勤于学习书本、他人和社会。

“沈毅”中的“沈”通“沉”,即沉稳果敢而坚毅,方能“致远”,达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厚德、博学、沈毅、致远”在文字表达上,古今通融,意蕴深刻,既有古朴典雅之感,又有思辨创新之意,在内容上则体现了培养新世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要求,代表了一中推崇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海口一中校徽:“海口市第一中学”校徽以徽章造型为表现形式,总体呈圆形,寓“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之意;外围嵌有“海口市第一中学”的中文(郭沫若书)和英文字体,显示了海口一中作为名校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校徽中心是一把硕大的钥匙,与一笔富有动感、象征青春轨迹的“6”字,巧合成一个“中”,构成了海口一中校徽的主体造型。6年的中学时光,留下的是青春的轨迹;6年的中学时光,掌握的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6”字的图形采用书法体形式,奔放而富有力度,它既代表6年中学时光,也像莘莘学子们驰骋的运动场,更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绿色校园;钥匙的图形,严谨而精致,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整体设计具有曲直对比、动静对比、巧拙对比的艺术表现力。

校徽底色为蓝色,寓“知识的海洋”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意。徽标采用金色、红色、草绿、蔚蓝,分别象征阳光、绿地、蓝天和海洋,表明了海南自然环境,同事也代表开启知识宝库——金钥匙、希望与热情、青春与活力、精心与专业,寓意了“一中人”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努力创造七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光辉灿烂的未来,体现了学校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精神和校园文化内涵,预示了学校的辉煌发展前景。(李佳飞 邱江华)

很赞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