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娱乐

尼山论坛,倾听大咖带来的真知灼见

弘兴快讯网2024-03-28 19:16:45【娱乐】5人已围观

简介       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       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设有1个 重案组侦破录

       9月26日至28日,尼山论坛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倾听

       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大咖带重案组侦破录主题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设有1个主论坛、真知灼13个平行分论坛,尼山论坛以及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倾听3天中,大咖带各类分论坛、真知灼分组对话、尼山论坛高端访谈、倾听高端对话、大咖带外事活动、真知灼相关仪式活动、尼山论坛文化体验活动等精彩纷呈,倾听尼山成为世人瞩目之地。大咖带

  潘鲁生:与世界交流互鉴,艺术是高雅的也是生活的

尼山论坛,倾听大咖带来的真知灼见

       9月26日,尼山世界艺术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大学堂举办,论坛以“文明互鉴,以艺通心”为主题,以“以艺为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以艺通心,重案组侦破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进步与艺术创新”为分议题,来自海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孔子故里共话艺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间的关系。该论坛是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在接受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尼山世界艺术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文明互鉴”,“艺术本身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有的文明。”他认为,“文明互鉴”可以找到很多结合点,比如从艺术的题材、样式、风格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明对话,“因此尼山世界艺术论坛的价值和意义非常深远,我们不仅要研究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去。”

       “艺术是相通的,是一种开放的循环。”潘鲁生说,“如何把有特色的中国话语、中国艺术体系传播出去?通过尼山世界艺术论坛这种文明互鉴的对话,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经典艺术跟国外做一次深入交流互动,让国外越来越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即将首演的大型原创交响乐《尼山·雅乐》,潘鲁生很期待,他表示,传统美术可以通过典藏博物馆流传下来,但传统音乐的流失速度非常快,“我们是礼乐文明,周礼中就有很好的乐谱,但经过千百年时间,很多地方的雅乐都失传了,需要发掘整理,发扬光大。”潘鲁生认为,中国年轻的一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很高,就像受欢迎的汉服一样,年轻人对雅乐也会很有认同感,“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来的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或者其他艺术样式和文明符号,都应该发扬光大。”

       “艺术是高雅的,艺术也是生活的。”潘鲁生说,文化和艺术不仅仅是高雅和象牙塔,它也有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我们现在主张文化和艺术的人民性,如果能从老百姓身上去发掘更多需求,会找到更多的艺术样式能让他们看得懂、更容易接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朴素的一面展现出来,传播开来。”潘鲁生表示,各个国家都有经典的文化和艺术,其中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是很重要一部分内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国际上的博览会,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流,会发现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为什么?因为人们对文化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致的,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共通性。”(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睿)

  王学典:中国正在经历国学的复兴、传统的复兴、儒学的复兴

尼山论坛,倾听大咖带来的真知灼见

       9月26日,尼山世界儒学高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作为主旨演讲主持人现身。恰逢文化“两创”提出十周年,王学典表示,今天的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文艺复兴,这场复兴是国学的复兴、传统的复兴、儒学的复兴。

       “我认为文化‘两创’面临的新问题,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在王学典看来,传统文化必须经过现代改造,才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发挥作用。“我们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我们今天所经历的是一场伟大的文艺复兴。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艺,但不是说回到古希腊、古罗马,而是和古希腊、古罗马的精神传统相联系,把‘根’接上。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这样,我们国学的复兴、传统的复兴、儒学的复兴,我们要创造新的文化,要通过把儒学、把传统文化当代社会科学化,为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种精神记忆。”

       儒学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儒家文化圈与东亚现代化”,在谈到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时,王学典表示,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而儒家的一系列理念为现代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本、精神基础,以及社会稳定发展的环境,这些都是东亚现代化给我们的启示。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教育的重视,“孔子最杰出的思想是‘有教无类’,在两千多年前他就能看到每个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了不起的。整个东亚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南亚或者西亚所不能比拟的,包括现在也体现出传统的延续,我认为,重视教育为现代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本。”(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

  黄发有:以全球化视野,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尼山论坛,倾听大咖带来的真知灼见

       9月26日,尼山世界文学论坛在尼山脚下举办,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主持了论坛的开幕式并作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中的生态文学实践》的主旨发言。

       黄发有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的生态文学不断壮大,“1978年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和1986年徐刚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是生态文学领域的报春花,这些作品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忠实地、准确地、富有艺术性地观察并反映人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进入新世纪以后,生态文学快速发展,已经覆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生态诗歌遍地开花,网络文学的生态题材创作也渐入佳境。”

       黄发有表示,作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是建构生态文学地域特色的基础,“譬如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以诗意化的笔触礼赞了鄂温克族人充满灵性的浪漫情怀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对汶川大地震的一种特殊的纪念,阿巴追寻文化根脉、重返精神家园的艰难选择,启迪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自我的定位。”

       黄发有表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丰富资源,这为山东生态文学带来多种可能性。“从《九月寓言》到《河湾》,张炜对人与万物和谐互爱的精神家园的寻找,包含一种健全生态伦理的自觉,高扬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定居青岛的杨志军以感恩心态遥望他熟悉的青藏高原,他的作品始终饱含对生态问题的忧患意识。张中海的《黄河传》向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致敬,朵拉图和逄春阶的《家住黄河滩》、孟中文的《大河平野》从不同角度记录黄河滩区人民脱贫迁建的壮阔历程。山东的生态文学和山东作家的生态意识都深深地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又将个人命运与民族情怀融为一体,自觉地汇入整体性的时代进程。”(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

  今年的祭孔大典祭文由谁撰写?一位来自“网红城市”的山东老乡

       2023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4周年纪念日。诵读祭文是祭孔大典的压轴项目,继2008年作家金庸受邀撰写祭文后,历年祭文撰写作者也成为新闻追逐的焦点。国际儒学联合会原副会长、国学大师钱穆之子钱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董金裕,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儒学家杨朝明,著名哲学史家张立文,著名书画家范曾等都曾撰写过祭文。

       新黄河记者获悉,今年受邀撰写祭孔大典祭文的是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主要思想解读嘉宾王杰。王杰是山东淄博人,已出版著作有《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荀子注释》(合著)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传统官德、传统文化及当代价值。(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

尼山论坛,倾听大咖带来的真知灼见

       扫码了解更多尼山论坛精彩看点

很赞哦!(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