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时尚

筑路苍穹|“四型机场” 枢纽标杆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3:23:13【时尚】5人已围观

简介原标题:筑路苍穹|“四型机场” 枢纽标杆鄂州花湖机场建筑顶部布满了光伏板,年可发电256万千瓦时,减碳2000多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鄂州花湖机场建设全程深度运用BIM技术。(湖北日报全媒 拨开云层见星辰

原标题:筑路苍穹|“四型机场” 枢纽标杆

鄂州花湖机场建筑顶部布满了光伏板,四型机场年可发电256万千瓦时,筑路减碳2000多吨。苍穹拨开云层见星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鄂州花湖机场建设全程深度运用BIM技术。枢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2020年11月5日,标杆鄂州花湖机场施工现场,四型机场技术人员正在操作无人碾压机。筑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走马村前的苍穹走马石被整体保留在鄂州花湖机场转运中心旁,成为机场的枢纽“人文之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李剑军

“四型机场”涵盖智慧、标杆绿色、四型机场人文、筑路平安等方面,苍穹是枢纽国际一流机场的显著标志。

与国内其他“四型机场”相比,标杆花湖机场是2018年中国民航局公布的首批23个“四型机场”示范项目中唯一一个在建项目。

“花湖机场从设计、建设之初,就刻下了‘四型机场’的DNA。”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智慧

是基本品质——

BIM技术应用深度全国领先

机场分拣中心,各种管线安装得密不透风,但错落有致,极具工业美感。

“管线涉及电力、排水、照明等多个专业,如果各自施工,可能会出现管线‘打架’的拨开云层见星辰情况。我们全部集中到电脑里,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预演,避免施工碰撞。”湖北国际物流机场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智能建造是重要抓手。花湖机场建设,全程深度运用BIM技术,在同行中走在前列。实体机场交付的时候,一座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孪生机场同步交付。

工程建设前,参建方通过BIM将所有构件的外形、尺寸、材质等信息,转化为三维可视化数据,利用虚拟建造技术在计算机中预演施工过程,总计解决了3万多个碰撞问题,确保施工现场未出现一例拆改情况,比传统工程节省造价约3亿元,节约工期200余天。

“每一个构件都有编码,3800万个构件在机场建成时‘合模’。”鄂州机场BIM咨询单位中国电建贵阳院技术负责人李希龙说。

数字化在花湖机场建设中无处不在。人员管理,每顶安全帽都有定位芯片,一人一帽;车辆、机械均安装了定位设备,在监控大屏上,一个红点就是一台设备;桩机、塔吊、吊钩、碾压等设备均安装了传感器,桩机每进一厘米、碾压机每压一次均有数字记录。

“工地上的人、物、料都进入了物联网,只要有电脑、有网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对施工现场进行线上精准监测,施工的精度达到厘米级。”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主管潘乐说。

“数字化施工管控始于大兴机场,应用于天府机场,成熟于花湖机场。”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炳琪说,在业内,鄂州花湖机场全程运用BIM技术,已成智慧机场建设的标杆。

绿色

是基本特征——

能源站比传统机组节电75%

“绿色”是“四型机场”建设的重要内涵。

工程全面开建后,花湖机场工地上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不断显示着各项指标动态;驱车巡看施工现场,不时会遇到正往路面洒水、喷雾的车辆。

“这是为了防止扬尘超标。”中建三局航站楼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机场项目开工后,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线上跟踪监管,现场随机查看,一旦出现异常,即刻发出警示。

中天建设集团大量采用装配式理念建设转运中心,就近采购钢材,通过现场装配,实现整体吊装。施工时照明使用的是600多盏光伏节能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发现,转运中心屋面的空置区域,使用的全是光伏玻璃,可并网发电。后期,将建设光伏发电二期工程,电力供给逐步扩大至机场航站区使用。

机场运行,供暖和制冷系统能耗占比最大。如何尽可能降低能耗?一座绿色能源站早在机场投用前发挥作用。

“这台机组的用电量只相当于传统供暖机组的四分之一。”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通用设备部给排水暖通主管胡毅威颇为自豪。

作为整个花湖机场的“空调”总管,能源站冬送暖夏送凉。机场航站楼、货站楼、转运中心、综合楼、宿舍楼等设施投用后,共计5.2万平方米巨大空间的冷暖将由这里提供保障。

能源站北侧一路之隔,有一块1.6万平方米的场地,地下深埋着624根长120米、直径180毫米的管子。管子名叫土壤换热器,呈双U型竖插地下,底端离地面124米,顶端离地表2.5米。胡毅威介绍,土壤换热器里面循环着经过软化的自来水,用以提供地源热泵机组土壤侧吸放热。

百米地下的“暖”是浅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温差势能,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热泵技术是“绿色环保技术”,通过热泵技术的热交换方式,将赋存于地层中的低位热源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源,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

勘测数据表明,花湖机场的地下土壤源恒定温度在16℃至18℃之间,埋在地下的土壤换热器与土壤换热后,实现能量转移。冬天,地上冷水换取地下热水;夏天,地上热水换取地下冷水。目前,采取这种技术供暖送凉的,在省内机场中花湖机场是首家。

在能源站一侧,立着两个高约15米、容积有1600立方米的巨大“暖瓶”。“冬存热水,夏存凉水,还是零排放。”胡毅威说,那是两个蓄能罐,旨在利用低谷电储藏地热能。

能源站实现“绿色”供能后,年减少标准煤1403吨、二氧化碳排放量367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84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5吨。

人文

是基本功能——

极大限度提升值机便捷

美好的候机体验,是建设人文机场的重要内容。

进入航站楼内,阳光透过1348块中空玻璃照射进来,宽阔大厅显得更加通透明亮。

机场航站楼1号门是旅客进入候机厅的主要通道,入口处配置的防爆闸机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席。

“实现身份识别、防爆检查和体温监测三项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技术核验后,旅客只需刷脸和刷身份证,就可实现快速进入。”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航站区管理部李建雄说。

防爆闸机一旁,是智慧公厕。其湿度温度、蹲位的使用情况,以及PM2.5、氯化氢、氨气等监测气体的浓度等信息,实时更新在大屏幕上。

“旅客办理值机不再晕头转向。”李建雄说,花湖机场航站楼设置了4个人工值机柜台,还有2个自助值机柜台和2个自助托运台。这种人工和智能技术的搭配,极大提升旅客办理值机的便捷性。

出航站楼往右走,“工字型”转运中心旁,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红砂石——“走马石”。

4年前,鄂州花马湖周边3个乡镇8个村48个村民小组被定为鄂州花湖机场核心征迁区域,其中走马村是唯一一个整村拆迁的村。如今,村民已安置别处,唯独村前的那块高石得以整体保留。它留住人们对故土的眷恋,成为机场的“人文之根”。

平安

是基本要求——

5万多个传感器铺展智慧跑道

机场投运当天,一架全货机腾空而起,托举其首飞的便是一条3600米长、45米宽的智慧跑道。

花湖机场东、西两条跑道按4E级标准建设,可起降波音747、空中客车A340等宽体客货机。

这里的智慧跑道上,每一块道面板长5米、宽4.5米,均至少有一个传感神经元,共埋设了5万多个传感器,布局了69个5G基站,可掌握飞机的载重量、飞机降落时对跑道的冲击力、飞机在跑道的运行轨迹和速度,实现机场跑道全时、全域的信息感知。

以往,一条机场跑道仅能做到布设几百个传感器,开展“以点带面”的自动化监测。花湖机场智能跑道系统可以感知跑道上每块混凝土面板的信息,捕捉飞机滑行产生的振动波形,判定跑道的脱空、起鼓、错台等,可实时感知道面状态、运行安全,具备跟踪道面服役状态、感知飞机荷载等近20项跑道智能化感知服务。跑道异物探测系统能实现对跑道异物和道面情况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检测监控,实时发现物体入侵、记录运行轨迹并及时报警。

为确保机场投运后在夜间高峰期的运行安全,该机场还引入空侧自动驾驶系统,开展以无人驾驶技术为基础的“少人机坪”建设。

未来,货运飞机进入机位后,升降平台车将“精准”来到飞机旁,自动完成升降对接;货物被运送到地面后,“聪明”的平板车已行驶到平台车前就位……智慧机场,我们满怀期待。

智慧运营,成就“夜间最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11月底,花湖机场将全面开启货运功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航空物流业竞争。

5G、融合通信、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实践,为通航后的绿色智慧化运营做足准备。

随着智慧建造技术的成熟应用,未来,机场运营管理智慧化成为发力方向。“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光是硬件设施的互通,更重要的是信息软件的互通。”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发展司一级巡视员任虹说。

花湖机场将成“夜间最忙”机场。机场通航后,主要作业时间在23时至次日凌晨4时,高峰期一个小时起降46架飞机,平均每一分半钟就要起降一架。

近70万平方米的“工字型”物流转运中心,是花湖机场的地标性建筑,总长52公里的智能分拣运输设备正加速安装。作为“多式联运”的核心,花湖机场97%的货物将在这里进行转运分拣,并实现无人化生产。

为高效运营,花湖机场建立了模拟仿真中心,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包括飞机排班、机位分配、货物装卸口分配、飞机滑行和车辆行驶路径的全过程模拟,根据顺丰的运营经验建立数学模型预判客、货流量流向,指导机场运营。

制图:徐云

很赞哦!(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