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娱乐

【咸宁传真】“大男孩”何建林:他会“话疗”但不是“话唠”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6:01:13【娱乐】9人已围观

简介“大男孩”何建林  他带领着队伍治愈出院了96岁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带着他的团队,最早实现了咸宁市通山县的清零;他很“皮”的称自己发明了新冠肺炎的治疗方式叫做“话疗”……他就是被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 快穿:戏精互怼日常

“大男孩”何建林

  他带领着队伍治愈出院了96岁高龄的大男孩新冠肺炎患者;他带着他的团队,最早实现了咸宁市通山县的咸宁清零;他很“皮”的称自己发明了新冠肺炎的治疗方式叫做“话疗”……他就是被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何建话疗话唠快穿:戏精互怼日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的大男孩云南1个集体、8名个人之一的咸宁何建林,他是何建话疗话唠云南省对口支援湖北省云南医疗队通山分队的队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42岁还是大男孩个老顽童一样的“大男孩”。他会“话疗”,咸宁但还不算是何建话疗话唠一个“话唠”。

何建林查看患者情况。大男孩

  大男孩把“调皮”当作了“话疗”

  何建林是咸宁通山医疗队的队长,也是何建话疗话唠他们医疗队的“活宝“,他总是大男孩能够活跃医院里沉闷的气氛。他在给同事的咸宁防护服标记特征时,他口中说:“我给你写的何建话疗话唠是通山医院四个字”,却悄悄在其背上一笔一划写下“小锅米线”。快穿:戏精互怼日常下班后,他和同事们在酒店“自我隔离”,每次服务员来送饭,他说感觉自己像是等着被投食的圆通山猴子。在采访中,他时不时会蹦出几个英文单词,还顺带给记者安利“美剧”;当记者问他,视频远程培训的时候会不会戴口罩,他说:“其实病毒应该不会通过网络信号来传播……”。

何建林与患者沟通。

  作为队长,何建林几乎每天都要进入到病房中查看患者情况。由于咸宁通山话和昆明话差别很大,而且很多患者还有其他地方口音,导致和患者沟通成了很大的障碍。“记得有位老太太,说话方言偏江西口音,讲普通话也带着浓厚的口音,我们双方互相听不懂对方说话。后来我们就慢慢地讲,时间长了以后,我感觉自己能分辨出一些她的意思,能听懂三分之一左右。”何建林说,因为长期的封闭治疗,一开始,老太太很焦躁,一方面是与何建林语言不太通,另一方面是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经何建林细心观察,发现老太太信佛,联想到自己很长时间以前曾看过的《波若心经》,灵机一动,循着记忆念了几句,老太太一下子态度就转变了,“有一种觉得和你是同道中人的意思……”何建林把这种病房中的聊天叫“话疗”。在通山这一个多月中,何建林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面,频频把“话疗”用在其中,效果非常明显。何建林把这种方式称为“话疗”,也把他当作一瞬间的“急智”。

“大男孩”何建林

  大男孩用欢乐“理疗”自己

  见何建林时,两个印象特别深刻,身材高大的他还总是抬头挺胸,给人感觉特别威猛,他的声音也异常洪亮,笑声爽朗。他总是说,多笑笑也可以“理疗”一下自己,他说的“理疗”就是自我的心理疏导。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治疗开始之初,因为疾病传染的“未知”和总是几个小时身着厚厚防护服的工作状态,许多医生护士在病房中身体虚脱的同时,心理压力也异常巨大。云南医疗队到来时,看到当地一些年轻的护士出病房就哭了起来。何建林说:“恐惧源于未知。”“患者们入住后,肯定都会想,自己会不会死,会不会感染到别人,会不会以后再也见不到家人……什么都会想。其实医护人员也会存在这样的状态,谁都不知道明天到底会发生什么?”

  何建林说,其实,很多医护人员自己就是半个“心理医生”,需要随时调节自己,休息调整一下,释放负面能量。何建林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阳光的心态和欢乐的笑声来调节自己。出了病房之后,何建林都是自己找点乐趣来自我调节。“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很重要。”何建林如是说。对于这个“大男孩”而言,排解心理方面的问题总是比别人轻松一些,他似乎对许多事都应对得云淡风轻。

何建林

  大男孩用“清零团圆”来犒劳自己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通山的疫情没有再新发,控制得也比较平稳,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说起这些,何建林显然是骄傲的。3月8日,随着最后6名患者治愈出院,通山县已确诊的84名患者全部治愈,正式“清零”。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云南和通山两地的医护人员在背后的付出,或许很难为外人道。

何建林和同事合照。

  1月28日,何建林带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6名医生、9名护士驰援通山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他的15人小分队年龄跨度很大,既有90后,也有60后,但大家都合力拧成一股绳,只想着把手上的事情做好。

  通山“清零”之后,帮助当地医疗系统提升做远程培训成为何建林主要工作。他给记者看了3月9日这天他的行程:早上7点半给大家安排早餐;8点组织所有人排队交手机,将这段时间里面所有医护人员的照片和视频做个合集;9点在医院签病历;10点半弄企业微信,准备远程培训;11点接受当地企业家的慰问;12点半去咸宁拉物资;15点半拉回物资后到敬老院进行分发;17点组织队员们锻炼身体;晚饭后制作培训用的PPT……

  在通山,有一种有名的传统特色小吃叫作“包砣”,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其外形和做法类似汤圆,以红薯淀粉为主料,是当地人每到过年过节时必吃的。小小的包砣,寓意着团圆。何建林说,到了当地以后,医疗队有幸吃到了这种食物,他虽然很喜欢吃包砣,但他最爱吃的还是小锅米线!

  以前,何建林常到昆明最有名的一个农贸市场——篆新农贸市场搜罗好吃的,就算没事也喜欢到里面转转。作为老昆明人,何建林深爱昆明的一饮一食。此刻身在通山,他虽然想念家乡味道,却在同事给他防护服上写满云南小吃为他“护体”,其实他更愿意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身为在临床一线干了18年的医生,“征战”多年的“将军”何建林显得很平静,眼看着这场“疫战”即将胜利,他虽然特别想小锅米线,但他现在只能用他带领的通山团队“清零”新冠来犒劳自己。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荣 杨峥 马雯 摄影报道 3月15日发自湖北咸宁

很赞哦!(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