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综合

山高水长 浙川情深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1:04:03【综合】9人已围观

简介“对口帮扶不仅要长期坚持,并且要做得更好”——殷殷嘱托照亮帮扶之路, 如今的四川广元,村民变富了、白茶扎根了、学校办好了……杭州日报讯 滚滚嘉陵江水流,万千气象迎东风。川蜀大地,弯曲绵延的嘉陵江在广元 控魂天尊

“对口帮扶不仅要长期坚持,山高水长并且要做得更好”——殷殷嘱托照亮帮扶之路,浙川 如今的情深控魂天尊四川广元,村民变富了、山高水长白茶扎根了、浙川学校办好了……

杭州日报讯 滚滚嘉陵江水流,情深万千气象迎东风。山高水长

川蜀大地,浙川弯曲绵延的情深嘉陵江在广元昭化古城附近流出了一幅大大的“太极图”。

今天的山高水长嘉陵江两岸,朝气蓬勃。浙川

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深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对口帮扶工作,山高水长对浙江对口帮扶的浙川广元更是倾注深情。

早在2002年12月15日,情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致信广元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继续巩固和发展两地的传统友谊。

2004年5月16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广元考察浙川对口帮扶工作。他强调,“对口帮扶不仅要长期坚持,并且要做得更好”“坚持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要在资金上帮扶,又要在科技、教育、人才上帮扶”。

从1996年浙川启动对口帮扶至今,两地人民已携手走过了27年的历程,共同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历史事件。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后,杭州接过了帮扶广元的接力棒,为两地情谊续写新篇。

“对口帮扶不仅要长期坚持,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句19年前的嘱托,浙江始终牢记并长期践行。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广元,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浙川携手奔小康背后的故事。

三批杭州人来到天雄村

让“生态致富、旅游致富”搭上“快车”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记者来到天雄村,只见整洁漂亮的农居鳞次栉比。村前村后是大片的良田沃土和果蔬大棚,种着草莓、葡萄和各种蔬菜。控魂天尊71岁的杨世满弯下腰,捧起一把门口晒着的花生塞到记者手里,“刚收上来的,你们是杭州来的客人,快尝尝!”

杨世满曾在天雄村当了26年的村支书。对口帮扶的这些年,他印象最深的有三批杭州人。

第一批是19年前,习近平同志率领的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天雄村是浙江对口帮扶重点打造的‘越温示范新村’。那是5月份,村道两边的田里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杨世满回忆。

习近平同志肯定了当地“生态致富、旅游致富”的做法。怎么把“生态致富、旅游致富”的道路继续走深走实?2014年来的第二批杭州人带来了答案。村支书尚明洪回忆,那一年,3个杭州建德人来到天雄村,在村里试种了20亩草莓。

建德是“中国草莓之乡”,但对当时的广元农民来说,草莓还是没种过的品种。事实证明,天雄村是一片适合草莓生长的宝地,当年天雄村的草莓取得了大丰收——“个头特别大,品质也好。”此后,越来越多的建德种植户纷至沓来,把天雄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

“这里种草莓,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气候暖和,冬天气温很少低于零度,大棚里不需要烧炭保温;嘉陵江、白龙江、清江三江交汇形成冲积土壤,疏松肥沃;人工成本也低,村里老人在草莓园干活,每天60元,现金结算。”在天雄村草莓园旁边的一间简易棚屋里,57岁的徐宝贵坐在一把小塑料凳上,讲起了他过去8年在天雄村的“草莓经”。

这个住着全村最简陋“房子”的建德人,却是村里最大的草莓种植户,承包了村里100多亩地,一年给村民发出去的工资就有30多万元。10年前,村里每亩地一年只能租出去1000元。徐宝贵等建德种植户来了后,开出的租金翻了一倍,一些位置好的土地甚至可以达到3000元一亩。村里赚了钱,也希望能够留住杭州客商,主动把土地承包费控制在每年2000多元一亩,不允许哄抬土地租金。

“第一年草莓能卖到每斤70元,行情好的时候一亩能赚七八万元。除了草莓,我还培植草莓苗,卖到陕西、甘肃等地,最贵时每株苗卖到1.8元,今年培育了600多万株。”炙热的阳光下,徐宝贵指着一垄垄长势旺盛的草莓苗,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

天雄村的草莓不光长得好,也不愁销路。距离村子3公里就是4A级景区昭化古城,每逢节假日,每天有上百名游客来徐宝贵的大棚里摘草莓,从村里到昭化古城的马路上,汽车经常排成长龙。

草莓产业的火热,让本地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65岁的杨万高年轻时杀过猪、种过地、打过工,生活依然窘迫,最困难的时候“连孩子上高中的学费都拿不出”。建德草莓在村里试种成功,让他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机会。2015年,杨万高买来了草莓苗,大着胆子试种了六七亩,“刚开始没经验,不知道草莓也会生病,苗种下去没几天就死了,补种后也死了。”杨万高边说边挠了挠头。

直到有一天,杨万高蹲在田边打药,引起了路过的徐宝贵的注意。“我一看,发现他打的是生长调节剂,根本不是这个阶段用的,就赶紧劝阻他,‘你再打下去这片苗肯定全军覆没’。”徐宝贵说。

于是,杨万高的草莓苗保住了,徐宝贵则多了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广元徒弟”。怎么看病虫、怎么选药……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种植草莓的经验手把手教给杨万高,让其迅速摆脱了“门外汉”身份。那一年,杨万高就靠种植草莓赚了3万元。尝到甜头的他第二年把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

如今,杨万高不仅成了种草莓的能手,还掌握了徐宝贵传授的育苗技术,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曾经差点交不上学费的两个孩子,如今一个进了国企,一个成了中学教师。对于现在的好日子,他动情地说了一句话——“我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我的杭州师父!”

天雄村村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后,第三批杭州人带着使命、资金和项目来了。“我们投入协作资金打造浙川草莓产业园,建了223个果蔬大棚,再出租给建德草莓业主。村民不仅能稳定就业,还能拿土地流转金和年底分红,人均年收入增加约5000元。”挂职昭化区委常委、副区长的杭州干部孟飞介绍。

通过杭广东西部协作,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村史馆、村卫生室、葭萌书房、老年食堂……一大批崭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工。今年,杭州市帮扶广元市工作队又把村里闲置的小学改建成了漂亮的幼儿园,为70多个孩子解决了就近入园的问题。

如今的天雄村,已经成了真正的“明星村”,杭州参建的蔬菜博览园四季常青,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沿着“生态致富、旅游致富”的道路,这个曾经的“越温示范新村”正走向乡村振兴的幸福新未来。

540万株白茶苗扎根青川

掀起一场茶叶种植革命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在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柏林渠的连绵青山上,来自浙江安吉的白茶苗长势旺盛,茶农们正忙着除草。

这里是沙坝社区的“白叶一号”种植基地。“今年的白茶供不应求。普通的1000多元一斤,品质好的可以卖到3000多元一斤。”望着眼前的185亩白茶,关庄镇白茶技术专班成员赵继平满脸喜悦。

青川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不过,安吉白茶出现在这里还不足5年。

2018年4月,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并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这是对浙江安吉极大的鼓励。当年10月,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被运往西部地区,其中540万株落地青川。

青川到安吉,距离1700多公里,海拔相差上千米。要在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里种白茶,对两地干部、农技专家、茶农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白茶对土壤肥力、含氧量要求比较高。起先由于土壤板结,种下去的‘白叶一号’出现了烂根。发现原因后,我们就拿着锄头把板结土一块块敲碎,并在茶田里开沟排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川县茶产业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回忆。

“白茶不同于青川的传统绿茶,需要花更多的细功夫,不能‘放养’,为此一定要提高茶农的管护意识。”安吉县溪龙乡农业农村办茶叶专家钱义荣每年都要往青川跑两趟以上,手把手地教茶农怎么种白茶。今年5月,他在沙坝社区看到老茶农赵全荣没有给白茶剪枝,“我问他为什么不剪?他说这些都是茶叶,舍不得剪。”哭笑不得之余,钱义荣亲自拿着剪刀下田,给赵全荣示范怎么修剪多余的枝条。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后,来自龙井茶乡——杭州市西湖区的数字化经验,又将“白叶一号”的管护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打造了‘青川茶智’数字驾驶舱,在茶园里架设摄像头和传感器。专家不用再大老远跑到田里,随时随地能掌握空气湿度、土壤湿度、氮磷钾含量等茶叶生长环境数据。一旦哪个指标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提醒网格员去管护。”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杭州干部何立剑指着身后的一块大屏说。

如今,“白叶一号”在青川种植面积已达到7000多亩。杭州市帮扶广元市工作队还建立了“返租倒包挣现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获薪金、茶苗作价得股金、集体收益壮基金”的“五金”利益联结机制,让茶产业的收益与群众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白叶一号”茶苗落地以来,年补贴管护资金785万元,产生租金180余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0多个、季节性务工5万多人次。

“绿叶”真的变成了“金叶”,茶农对这些“浙江茶”的态度也悄然发生转变。“刚开始种白茶,既要开沟,又要施有机肥,大家觉得有些麻烦,后来发现种白茶确实挣得多,积极性就上去了。今年白茶品质很好,每亩经济效益比传统绿茶高出一半以上。”沙坝社区茶农李怀玉乐呵呵地说。

在马浩强看来,“白叶一号”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品种,更是一次倒逼转型的契机,一次产业振兴的良机,“青川有29.5万亩茶园,但茶产业的影响力一直不够大。‘白叶一号’来了后,全国媒体、茶商的目光被吸引到了青川,让七佛贡茶等本土茶品牌搭上了‘顺风车’,这几年连续拿了好几个金奖。此外,杭州的‘青川茶智’数字化成果现在也逐渐推广到了本土茶种植上,对青川的茶叶管护模式来说是一场革命。”

浙江捐建的“之江教学楼”

送出5个北大清华大学生

扶贫必先扶智。

走进广元市剑门关高级中学,5层高的“之江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楼内花坛的石碑上,刻着习近平同志《之江新语》中的一句话——“求知善读,贵耳重目”。

2003年,因发展需要,剑阁县将县城从普安镇迁移到下寺镇。“当时新县城没有高中,只有一所900人左右的乡镇初中。为了满足需要,县里决定在其基础上增设高中部。”剑门关高级中学副校长徐兴明回忆说。

一所乡镇初中创办高中,意味着办学规模和基础设施都要全面提升。然而,受制于资金短缺,当时剑阁县财政无力负担。关键时刻,浙江人民伸出了援手——2004年5月16日,由浙江捐资300万元建设的“之江教学楼”开工建设,正率领浙江党政代表团在广元考察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为学校奠基。

2006年4月12日,“之江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当年剑阁县单幢建筑面积最大、安全标准最高、设施最为完备的教学楼,可容纳48个班、2400多名学生。“汶川地震发生时,‘之江教学楼’是校内唯一完好无损的建筑。后来我们又以它为中心重建了学校的其他附属建筑,让学校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徐兴明说。

房子建好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校办好。2014年,“之江教学楼”里走出了第一个北大学生,此后,这里又有4名学生考上北大或清华。

多年来,来自浙江的教育活水,持续浇灌着剑门关下的这片土地。

周化胜曾是杭州采荷中学派往剑门关高级中学的支教教师。谈起他,剑门关高级中学初一语文组的老师们个个竖起大拇指,“周老师给我们年级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当时的语文组,年龄断层很大——3名老教师临近退休,上课习惯于多年积累的套路;年轻教师缺乏经验,依赖结对学校的课件上课。周化胜来了之后,掀起了一股互相学习、听课评课的风潮,让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同时他还担任了谭阳、辜丽梅两名年轻教师的“师父”。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谭阳对着镜子一句句地练口语和“台风”,最终在全县公开课大赛中拿了一等奖。

改变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学生。为了培养学生们写作的兴趣,周化胜精心制作了学校第一本作文集《新荷》。这本从封面设计到收录文章都由学生创作的刊物,被学生们争相传阅,让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翻开《新荷》,一首《月》的小诗吸引了记者:“月上似乎有扇小窗,窗上映着一张忧伤的面庞……地上一位旅人正仰望着月亮,墨黑的忧伤,在脚下肆意流淌。”它的作者是七年级5班的学生刘馨洁。“以前我从来没写过诗,是周老师的课让我领略了诗歌的美好。”刘馨洁开心地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短短一学期,周化胜所带的七年级5班语文成绩从6个班中的垫底上升到了第一,这给校长李华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杭州老师带来的教育理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很有帮助。”

如今,随着东西部协作的不断深化,17岁的“之江教学楼”仍在书写美好教育的新篇章。杭州上城区、四川剑阁县两地教育资源共享、名师结对、教师互派已成为常态。在剑门关高级中学副校长、杭州支教教师王龙推动下,今年杭州投资400万元在剑门关高级中学实施智慧化校园项目,包括数字化综合平台、录播教室、校园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内容,预计年内完工。

市场导向、互惠互利

让对口帮扶长期坚持、做得更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颗草莓,开辟了一个村庄的振兴之路;一片茶叶,打响了一座县城的产业品牌;一幢大楼,见证了一群孩子的快速成长。

从对口帮扶到东西部协作,27年来,广元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这样的帮扶故事。而将视角进一步放大,从天山南麓的新疆阿克苏,到“世界屋脊”上的西藏那曲,杭州对口援疆、对口援藏同样已走过了20多年的漫漫征途。

对口帮扶要长期坚持,做得更好。对杭州来说,这句话既是重任,也是目标。

自1996年到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台州、嘉兴、绍兴3个市以及16个省级部门为广元市捐赠资金、物资共计9728万元,引进和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60个,总投资12.25亿元。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至今,杭州在广元创新构建“东西部协作资金+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的多元协作产业共建模式,以3.38亿元帮扶资金撬动110.65亿元社会资本,吸引东部115家优质企业落地投产,共建产业园区32个,有效破解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缺资金、企业投资缺信心难题。

“党委重视、政府组织、企业运作、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19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广元考察期间提出的28字帮扶方针,正是帮扶项目能够长期坚持、做得更好的关键所在。在杭州娃哈哈集团广元分公司的车间里,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给一瓶瓶饮料贴标、封装。从1997年落户至今,娃哈哈集团广元分公司多次扩建,从一条生产线、几十人发展到两个生产基地、500多名员工,产品几乎涵盖娃哈哈所有品类,累计上缴税收13亿元。

“娃哈哈在广元投资建厂,是为了响应国家东西部合作、对口帮扶的号召。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则得益于这里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娃哈哈集团广元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娃哈哈的到来为广元打造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奠定了基础,并带动周边包装、运输、农产品等产业持续发展,累计产业贡献达27.5亿元。

产业合作,不仅带来了税收和经济活力,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群众收入。在剑阁县,杭州东西部协作项目“帮帮摊”在当地低收入群体中带起了一股“摆摊致富热”。1元钱一件的T恤衫、5元钱一双的鞋子……这些来自东部制造工厂的商品被当地群众争相抢购。“摊位由政府在指定区域免费提供。货物全部免押金领取,完成销售后归还成本留取利润,卖不掉可以直接退回来。整个流程采取市场化运作,几乎零成本、零风险。”剑阁县“帮帮摊”公司负责人许莉介绍,目前剑阁县共有“帮帮摊”185个,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并在四川省雷波县、沐川县等6个县区推广运行。

杭州市帮扶广元市工作队队长周展表示,未来工作队将围绕产业、就业、社会事业和乡村建设“三业一村”重点任务,探索产业化、文旅化、数字化“三化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更多具有杭广标识的成果、亮点和模式,不断推动杭广东西部协作迈上新台阶。

很赞哦!(7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