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时尚

南通大学:培养更多“追风逐电”的创新人才

弘兴快讯网2024-03-28 18:31:35【时尚】8人已围观

简介原标题:南通大学:培养更多“追风逐电”的创新人才2021年,南通大学“电机学”课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作为主讲老师之一,电气系主任羌予践教授坦言,南通大学电气类专业以新时代为国育人、服务社会为专 GO

原标题:南通大学:培养更多“追风逐电”的追风逐电创新人才

2021年,南通大学“电机学”课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南通作为主讲老师之一,大学的创GO电气系主任羌予践教授坦言,培养南通大学电气类专业以新时代为国育人、更多服务社会为专业建设目标,新人把家国情怀、追风逐电社会责任作为教学育人的南通方向和重点,由来已久。大学的创

“只要与机器接触,培养我都会下意识去思考有没有改进空间或方法。更多GO”在老师们的新人影响下,今年读博一的追风逐电赵佳皓,早早养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南通思辨性思维和自主探究的意识自觉。去年深入工厂的大学的创一次研讨性课程设计,让他深受启发,并由此设计出一款自动处理振动时效应力的设备,最终获得发明专利。

早在2004年,南通大学就依托电气专业成立国内首个“风电班”,注重提升学生面向产业需求的跨界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开创了国内新能源产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先河。如今,这个“风电班”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风电行业深耕,且大多走上所在单位中高层岗位。“我打心里感激‘风电班’带我进入这一行。”南京风电副总经理屈虎正和同事们“追风逐电”,借风电之力为国家减排降碳事业担当作为。

起步早的南通大学,同样面临时代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对电气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全学科’的学习能力、‘下得去’的工程实操能力、‘上得来’的工程研发能力,以及‘专创融合’的集成创新能力。”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茅靖峰表示,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走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都要强的“新工科”路子。

为适应国家对电气类人才的需求,南通大学以工程性、创新性项目实践和丰富的校内外科技活动为依托,在课内课外融合、校内校外互补的基础上,通过“三问”大大提升了电气学子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比如,问产业需求开新课,通过创设《电力驱动技术综合课程》《电力行业智能机器设计与实现》等综合性特色课程,紧扣当地企业工程前沿,课程跨多个学期开设,可以把其他课程所学运用于实际工程。

“学校将专业与企业实际结合,创设各种条件锻炼我们的眼力、脑力和动手能力,让我们在行业里崭露头角。”去年刚被推免为南通大学研究生的范雷金,大二时参与研制的“海工高精密智能焊接系统”,填补了当时国内大型板材焊前、焊中、焊后一体化自动作业技术和装备的空白。

培养的人才符合时代要求,就业是最好的证明。

长三角地区是电机、风机、电动工具、海上风电、船舶驱动等旋转电动产业集聚区,南通大学身处其中,自觉将电机及系统确立为电类专业的特色方向,并大力推动学生在这片沃土上取材立论、学以致用。

翻开电气工程学院教学文件,“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必须呼应企业创新需求”“应使70%以上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从事企业兼职”“应使青年教师100%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研发”等一一列入。学院打造全产业实践教学基地链条,以满足学生进阶式训练需求。

“我们的毕业生80%以上进入长三角行业骨干企业,用人单位评价他们‘基础扎实、招之能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躬耕电气专业教学三十余年的吴晓教授言及此,满脸自豪。

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学校将继续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高质量就业为根本,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体,在校地同频共振中提升南通大学品牌效应。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徐凌 余小乔)(苏 雁 本报通讯员 徐 凌 余小乔)

很赞哦!(4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