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百科

云南巍山有个“兵支书”一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3:15:55【百科】9人已围观

简介  “兵支书”一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盛夏时节,走进云南省巍山县巍弥路的樱桃园,成片的李子树郁郁葱葱,翠绿的李子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果实,享受收获的喜悦。樱桃进入了剪枝期,为了让来年的樱桃有更好 几渡春

  

“兵支书”一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盛夏时节,兵支书走进云南省巍山县巍弥路的云南樱桃园,成片的巍山几渡春李子树郁郁葱葱,翠绿的心带李子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果实,领村享受收获的民增喜悦。樱桃进入了剪枝期,兵支书为了让来年的云南樱桃有更好收成,果园负责人刘兆华正忙着指导附近聘请的巍山农民修剪樱桃树枝。

  这里原本是心带一片荒山,经过20多年的领村辛勤耕耘,刘兆华将180多亩的民增荒山变成了栽满樱桃、李子、兵支书桃子的云南花果山。

“兵支书”一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他曾是巍山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1964年出生于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鸡碧村,1981年11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1987年11月退役,在部队他曾获得优秀士兵荣誉称号。几渡春退役后,刘兆华继续发扬军人不怕吃苦、不惧困难的革命精神,在返乡创业道路上自立自强,将180亩的荒山披上绿装,创办了村集体红砖厂,带动全村村民一起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兵支书”。

  让荒山变绿洲,开服困难我们信心百倍

  从部队退役回来后,刘兆华在巍山县城开了一家饭店。在经营过程中,他发现南诏镇上的水果大多数是从外地运来的,有时有,有时没有。而附近的棋盘山上荒地多,和媳妇一商量,夫妻俩决定开垦绿化荒山,自己来种果树,发展林果业。

  “那时门前的车路是有了,但是没有交通工具,都是从山沟里爬上来的。早上进山时,把吃的和娃娃一起背着来,下山回去的时候背着柴火和孩子。”聊起当年刚入山的那几年,刘兆华最难忘的是山下刮着大风,山上下着大雨,风雨中夫妻俩手提肩扛将树苗和工具运上山,艰难垦荒种树的那一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夫妻二人的同心协力下,第二年果林就有了第一笔收入,这给刘兆华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1996年以后,桃子收成就特别好,收入也有七、八万了,我们就在家里买了块地,盖了房子。之后,接电线、修路、引水,慢慢把果园扩大了。”

  为了掌握果园管理技术,除经常去林业局、农业局“取经”外,刘兆华还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在他的努力下,园子里果木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

  “林业局、农业局都很支持我,隔三岔五地也来帮我看一下,有些病虫害防治问题,他们就和我说打点石灰水、磷酸二氢钾消消毒就行了。” 刘兆华说。

  如今,150亩的果园每年能给刘兆华带来25万元的收入。同时,果园里的薅锄、修剪、摘桃子、包装等岗位,每年用工量达1000多个,支出劳务费8万多元,解决了当地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务工输出难题。

  “平时农闲的时候,我们会来这里帮忙打理,他给我们工资(一天)100元,也没耽误我们家里的那些农活,对我们来说挺好的。”果园女工说。

  “下一步,我想以村委会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山地鸡、养牛,肉牛养殖,如果牛养得多、办得成功那就吸纳村里的贫困村民,把他们招来作为饲养员,对村民村子发展都有好处。” 聊起今后发展的前景,刘兆华满脸憧憬。

“兵支书”一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投入精力办砖厂,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零星的帮扶效果始终有限,刘兆华又琢磨着,拉着大家伙儿一起重新干个集体项目。一开始,刘兆华办了砖厂。可村民们对砖厂的效益半信半疑,再加上缺乏经验,刘兆华迫不得已叫停了生产。直到2017年,刘兆华引进了本县一个企业一起合作运营,双方又对砖厂进行了两次改造。在改造期间,刘兆华主动担起责任,经常到红砖厂了解情况,确保安全生产和出砖质量。” 

  虽然红砖厂的成长一波三折,但刘兆华的每一点努力都没有白费,砖厂的效益蒸蒸日上。现在,每年的营业额在3000万元左右,固定招工50多人,在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更多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当初对砖厂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也对刘兆华竖起了大拇指。

  鸡碧村村民字绍周夫妇常年以务农为生,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和还在读书的孩子,生活压力十分大。来砖厂上班半年多以来,二人每月能有1万2千元的收入,年收入五万多,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字绍周告诉我们,“来砖厂做活,不但家里能照顾着,还有可观的经济收入,给我们村民脱贫带来了希望。”

  问起下一步有何打算,刘兆华说,“把砖厂扩大,到年底我们会从砖厂的收益里,拿出一部分钱,慰问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五保户等。”

  “兵支书”情系退役军人

  2016年,刘兆华同志当选为鸡碧村党总书记,他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从心愿变成了一种责任。他为人憨厚、心地善良、不计得失,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永远把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鸡碧村委会主任徐永杰说:“他修路、建砖厂,解决了几百人的就业。在村委会,他主持村党总支部全面工作,领导村委会其他成员做好行政等工作。最近这几年机耕路也修了不少,他的果园也解决了很多村民劳动力输出的问题。”

  退役30多年,刘兆华时刻不忘部队的培养,竭尽所能的回报社会、服务退役军人。

  “下一步计划创建退役军人(创业)基金会,因为退役军人在部队学的技能比较多,复员以后没什么经济财力去支撑着发展一技之长。我们就用这个基金支持他们,让他们在部队所学的技能,能够到地方发挥作用。”刘兆华说。

  永葆军人本色,退役不退志。刘兆华扎根深山,情系村民,时刻关心贫困群众,情系集体,他不愧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和带领群众创业增收致富的 “兵支书”。

  云南网通讯员 王正明 郝琎 何洋 李婷

很赞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