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弘兴快讯网 > 休闲

一代航空名企的竞争密码——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三个“成功关键词”

弘兴快讯网2024-03-29 02:20:16【休闲】6人已围观

简介原标题:一代航空名企的竞争密码——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三个“成功关键词”前不久,有消息称,俄空天军正式接收编号“01”的首架量产苏-57战斗机。消息公布后,人们将眼光再次投向苏-57的“娘家”——加加林 诗词丛心

原标题:一代航空名企的代航竞争密码——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三个“成功关键词”

前不久,有消息称,空名俄空天军正式接收编号“01”的竞争加加机制诗词丛心首架量产苏-57战斗机。消息公布后,密码人们将眼光再次投向苏-57的林飞“娘家”——加加林飞机制造厂。

这是造厂一家以苏联航天英雄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命名的航空企业。1958年,成功词第一架量产苏-7战机在该厂首飞成功。关键20世纪80年代,代航该厂克服重重难关,空名迎来苏-27的竞争加加机制批量生产。当“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在巴黎航展亮相时,密码世人无不为之赞叹。林飞

然而,造厂随着苏联解体,成功词俄军方订单锐减,工厂连续几个月开不出工资。他们通过生产玩具、家具勉强维持生产线运转。

身陷逆境,工厂视困难为转机,不断进取、开拓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对接客户需求,诗词丛心收获了大量国外空军的生产订单,成功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迈入新世纪,工厂技术实力一举超过诸多老牌航空制造公司,成为俄罗斯航空界的“龙头”企业。

本期,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坎坷经历,探寻军工企业的竞争密码。

关键词:成长

阿穆尔河畔升起航空新星

1932年的一天,随着汽笛声响起,“卡尔别恩克大尉”号轮船稳稳靠在阿穆尔河畔码头。一群“垦荒者”鱼贯而出,好奇地打量着这片土地。此行,他们要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建造一个秘密的军工企业——第126航空工业制造厂。

3年后,126厂第一个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的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热火朝天地投入到飞机制造工作中。

当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摆脱困境,工厂利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部分西方国家急需向国外输出资本、技术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先进设备,高薪聘请外国专家。

得益于此,当图波列夫设计局的P-6侦察机面世后,工厂凭借过硬的飞机制造实力,很快斩获设计局的订单合同。

193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P-6侦察机成功首飞,揭开该工厂的传奇序幕。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集结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激起苏联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工厂工人们叫响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夜以继日地工作在飞机生产线上。

当时,工厂各类物资匮乏、工作环境极度恶劣,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生产,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仅伊尔-4远程轰炸机他们就生产了2700多架,为战争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当战争硝烟散去,工厂的使命担当仍在延续。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空军急需一款能够缩短起降距离的战机。苏霍伊设计局很快拿出方案——使用可变翼技术,让机翼围绕根部转轴改变后掠角,以提高战机的起飞升力。

颠覆性技术对应的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变后掠铰链和机翼结构强度、后掠角和飞行状态的匹配,这些都是当时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此外,要想让战机快速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最大程度保留原苏-7的生产线。

为了满足军方要求,工厂研发团队和设计局开始了长达3年的艰苦攻关。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将战机一半翼展做成变后掠翼,将原主起落架以内的机翼固定,后掠角则在3个位置上由飞行员根据飞行状态手动调节。

苏联武器制造业有一句名言:“能大量生产适用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武器。”当苏-17的样机生产出来后,试飞结果证明:这个堪称“半吊子”的变后掠翼,最大限度地简化技术问题,具备快速量产条件,令苏联军方非常满意。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第126航空工业制造厂生产的各型战机,为守护苏联空天安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国运即我运”的精神担当,该工厂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在苏联航空发展史写下璀璨的篇章。

关键词:创新

“侧卫”战机亮剑空天

1971年,126厂更名“加加林远东机器制造厂”,以纪念英年早逝的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背负英雄之名,该厂员工们感受到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前,虽然该厂先后参与研发和制造了诸多性能先进的苏式战机,但在航空企业“大咖”云集的时代里,工厂的业界影响力并不突出。

如何从全国航空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制造厂需要破解的棘手难题。

命运转机悄然而至。苏霍伊设计局初步完成苏-27原型机设计不久后,制造厂开始了战机批量生产的筹备工作。没想到,各种技术难题接踵而至——

苏-27的新式电传动结构与之前生产的苏-17完全不同,工厂必须在短时间内重建飞机生产线。

苏-27采用了大量的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这对工厂生产工艺要求更高。

钛合金器件氩气焊接、超可塑性金属铸造……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探索出一系列先进的加工工艺。在转产期限到来之前,他们掌握了苏-27的所有生产技术要求。

1982年,单座型苏-27战机在制造厂进行批量生产,并在当年交付苏联空军。4年后,第一批苏-27双座教练机投入量产。随后,该厂与苏霍伊设计局开展密切合作,参与了苏-27系列战机中大多数原型机的制造任务。

橄榄球比赛,侧卫“承包”整条边路,往往是速度、力量、防守和抢断等各种技术较为全面的球员担任。基于苏-27的出色性能,北约国家将其称之为“侧卫”战机。

战场是武器装备最好的检验场。1987年9月,巴伦支海上空出现了一架抵近苏联沿海执行侦察任务的挪威空军P-3B反潜巡逻机。在3次驱逐未果后,驾驶苏-27的飞行员瓦西里果断从巡逻机右翼下方掠过,用垂直尾翼在巡逻机发动机上划开了一个大口子,导致巡逻机差点坠毁,而苏-27在垂尾受损的情况下仍安全返航。这则新闻公布后,苏-27堪称“巴伦支海手术刀”的优异性能让世人为之赞叹,也让人们记住了苏-27的“娘家”——加加林飞机制造厂。

关键词:超越

俄航空界的“龙头”企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工企业遭遇“寒冬”,加加林飞机制造厂艰难度日。

当时,不少飞机制造厂开始转产,为外国飞机制造公司加工各类民用飞机的整机或零部件。然而,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在民用飞机生产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不具备任何市场竞争优势。

没有订单支持,该厂经营每况愈下,工人甚至连续几个月都拿不到工资。为了维持生产线运行,他们不放过任何机会,主动寻找商机——制造儿童玩具、家具和船艇马达。那时候,他们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订单让该厂熬过了最艰难的“寒冬”。

老牌航空企业如此败落,这是俄罗斯军方不愿看到的局面。不久后,高性价比的苏-27受到第三世界国家青睐。为满足客户要求,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和苏霍伊设计局果断提出“一机多用、一机多型”的生产方案,在苏-27基础上进行升级改进,收获了大量国外空军的生产订单。

据统计,苏联解体后的10年里,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先后从俄罗斯订购了300余架苏-27系列战机。其中,超过四分之三都是由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生产的。

迈入新世纪,该厂没有一味地躺在“功劳簿”上。在俄罗斯政府牵头下,飞机制造厂与数家设计局、研究所联合重组为加加林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将科研、设计、试验、生产和销售等诸多链路打通,市场竞争力随之水涨船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如何在国际军贸市场拿到更大份额的“蛋糕”?世纪之交,加加林飞机制造厂拿到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成为俄罗斯国内为数不多能运用这种国际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

为了紧跟航空技术发展,他们率先实现数字化管理,引进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型加工设备。凭借不断跃升的技术实力,该厂制造和装配飞机的技术已达到国内最高水准,一举超过米格飞机制造集团、伊尔库特飞机公司等老牌航空制造企业,成为俄航空界的“龙头”企业。

“如今俄罗斯的上空,已经是苏霍伊的天下。”苏霍伊设计局能傲视苍穹,离不开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坚强“后盾”。2002年,苏霍伊设计局在竞标中击败米高扬设计局,赢得研发俄罗斯第五代战机项目后,第一时间选择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合作。他们不负所望,首架量产苏-57战斗机于今年列装俄空天军。俄国防部订购76架苏-57的巨额合同,也为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上图:苏-57战机。

资料照片(■邱宣豪 肖 扬 本报特约记者 曾梓煌)

很赞哦!(6157)